在成立70周年、銷售額突破200億元兩個里程碑事件后,習酒集團又完成一項吸引全行業(yè)目光的大動作。3月30日,習酒集團對外發(fā)布《君品公約》,邀請知名學者王立群、酈波、張頤武以及貴州省作協(xié)主席歐陽黔森,坐而論君子之道,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張德芹帶領習酒全體員工舉起拳頭莊嚴宣誓,鏗鏘有力。
“……同心同德,不忘初心。醬魂常在,君品永存。”
▲張德芹帶領全體員工宣誓
當習酒集團登上高峰,取得輝煌的成績時,習酒人沒有自滿與炫耀,而是深刻回顧70年來的篳路藍縷,總結經驗教訓,以此作為新征程上的精神力量。200億,不是習酒的終點,而是新的起點。
《君品公約》全文共64字,它不僅是習酒人70年來總結出的生存之道、敬畏之心,也是醬酒行業(yè)乃至白酒行業(yè)第一個公約。它對習酒集團,對白酒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都將產生深遠影響。
1
自然的考驗,亦是自然的饋贈
愛我習酒,東方文明。敬畏天地,崇道務本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約》
《君品公約》的前16個字,深切表現了君子文化與酒文化的源遠流長。
酒,是中國歷史中傳承最久的文化之一。河南省賈湖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證實,約9000年前,我們的先祖已經會用骨笛奏樂,以稻米和蜂蜜釀酒。
滄海桑田,中國這個東方文明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藝術領域,酒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,它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底色。建安十三年,曹操一統(tǒng)北方,在《短歌行》中吟唱:“何以解憂,唯有杜康。”李白則在自己的天命之年豪放慨嘆,“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銷萬古愁。”
酒文化與君子文化,自春秋戰(zhàn)國就已經緊密連接。在此次發(fā)布會上,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對“君子”提出自己的見解。“君子”二字早在《詩經》已有出現,某種程度上說,“君子”這兩個字是中國酒文化的源頭。
▲酈波講述自己對“君子”的見解
釀好中國酒,就是在傳承中華文化,傳承東方文明。這不僅是習酒人的使命,也應該成為中國白酒從業(yè)者的使命。
敬畏天地,崇道務本,是對習酒鎮(zhèn)自然環(huán)境的最好注解。
“巍巍大婁山,離天三尺三。人過要低頭,馬過要落鞍。”來到習水,看到習酒所處的環(huán)境,便能理解何為“敬畏天地,崇道務本”。高聳的群山環(huán)繞著這片河谷,地形崎嶇,土壤貧瘠。習酒創(chuàng)業(yè)初期,就連糧食和酒曲都要人力背到廠房中。
90年代,為了方便交通,習酒廠在附近修建過直升飛機停機坪,開發(fā)了一條從貴陽到習水的航線。
然而天無絕人之路。這片不適合農耕的土地,正因為有了赤水河,有了濕熱的氣候,才成為中國醬酒最好的產地。赤水河谷出產的紅纓子高粱,也是醬酒重要的風味來源。這是自然的規(guī)律,也是自然的饋贈。隔河而望的習酒和郎酒,加上上游不遠的茅臺,幾乎構建起醬酒的半壁江山。
環(huán)境的艱難,愈發(fā)凸顯出習酒人的堅韌。崇道務本,便是尊重自然規(guī)律,遵守道德規(guī)范,堅守本心,認真釀好每一瓶習酒。200億,不是習酒的終點,而是起點。
2
尊重商業(yè)規(guī)律,尊重商業(yè)文明
銘記先賢,心懷感恩。明德至善,敬商愛人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約》
▲《君品公約》發(fā)布會暨君品文化論壇圓滿舉行
1962年9月,當曾前德帶著肖明清、蔡世昌兩人來到位于黃荊坪的郎廟酒廠舊址時,看到的是一片殘垣斷壁。酒廠已經廢置3年之久,他們手中僅有20元錢來讓酒廠恢復生產。
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,三個人在附近百姓的無私幫助下,肩挑背扛,墊換基石,蓋房頂,泥墻壁,挖地灶,整地坪,將車間修整一新。為了釀酒,曾前德背起背簍,去30里外的回龍糧站買回糧食,再到四川去購買曲藥。
到了1976年,為了尋求發(fā)展,習酒希望開發(fā)醬香型的新產品,但當時的習酒廠并沒有相關技術人才。為了學習醬香型白酒的工藝,廠方派人沿赤水河而上的山村小路,凌晨徒步100多里路,到茅臺酒廠學習釀造工藝,晚上學完手藝再坐順河而下的小木船返回酒廠。
為了提高產品品質,習酒的技術人員曾四處取經,直至整整6年后的1982年,習酒的醬香產品方才成功立項。
張德芹曾在習酒創(chuàng)立7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到:“縱然酒瓶不語、窖池無字,但衣衫襤褸、汗流浹背的場景依稀可見。此時此刻,我們深切懷念鄒定謙、曾前德、蔡世昌、肖登坤、肖明清、陳星國等老一批開基立業(yè)、開疆拓土、開拓創(chuàng)新的習酒先輩們。”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一代代習酒人自強不息的樸素情感傳承至今,才形成君品文化的基礎。
習酒坐落的黃金坪,最早便是川鹽入黔的貨物集散地之一。鼎盛時期,這里百舸爭流,滿載著鹽、酒和其他日用品的貨船漂流于赤水河上??梢哉f,習酒承襲的釀酒古法,始于美酒河,興于商業(yè)文化。這也是習酒集團提出“敬商愛人”的根源。
尊敬經銷商,信賴經銷商,回報經銷商,服務經銷商,這是習酒在“敬商愛人”的語境中提出的目標。后來,習酒又將“商”的概念擴大的所有合作伙伴。
在醬酒熱發(fā)酵幾年之后,高端醬酒已經是商務宴請中不可或缺的產品。
隨著時代洪流的滾滾向前,“商”的含義也與時俱進。習酒的經銷商是“商”,高端醬酒的主要消費群體企業(yè)家也是“商”。再往前一步,習酒的“敬商”,不只是尊重經銷商,尊重消費者,更是尊重商業(yè)規(guī)律和商業(yè)文明。
中國的經濟發(fā)展邁入新階段,“商”的地位日益重要,“商”的力量日趨強大。如何發(fā)揮企業(yè)和企業(yè)家的能動性,讓“商”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,習酒的“敬商愛人”給出了答案。
3
從不妥協(xié),質量是習酒的生命力
秉持古法,工料嚴純。醉心于酒,勇攀至臻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約》
▲王立群、酈波、張頤武討論“君品文化”的價值
如果說《君品公約》的前幾句體現的都是精神力量,那么關于工藝和質量的部分,則是不折不扣的鐵律。這是習酒能穿越驚濤駭浪,行穩(wěn)致遠的根本。
1988年,習酒形成年產濃香、醬香雙3000噸規(guī)模,醬香型習酒獲得國家質量獎、國家優(yōu)質名酒等榮譽稱號,習酒的產品暢銷西南乃至全國。這是習酒的第一個巔峰。如今習酒的大單品窖藏1988,是為了紀念那輝煌的一年而命名。
然而,在此后的幾年中,習酒陷入了低谷。張德芹曾經回憶,那時廠里的員工僅能領到40%的工資,嚴重時甚至一分錢都發(fā)不出來。但生產人員仍然堅守崗位,從家里背著糧食到酒廠烤酒。如此艱苦的境況下,當年習酒的質量仍然是有口皆碑。
在習酒加入茅臺集團,經營狀況有所改善后,工藝與質量更成為習酒觸底反彈的核心力量。習酒提出了“四服從”質量觀,即“產量服從質量、成本服從質量、速度服從質量、效益服從質量”。可以說,在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中,質量被提到了最崇高的地位。
▲《君品公約》發(fā)布會前排嘉賓
2013年,習酒就組建了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檢測實驗室,并在2015年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評審,獲認可實驗室資質。
2018年開始,習酒設立“首席質量官”,實行質量“一票否決制”,產品出廠的嚴苛程度再上一層臺階。對質量的不懈追求,讓習酒成為行業(yè)內唯一一家連續(xù)三年問鼎省級、國家級、國際類質量獎的企業(yè)。
在工藝上,習酒從不自滿,哪里有好的工藝,就去哪里學習。最初向對岸的郎酒學習醬香工藝,到后來向茅臺學習,不斷完善。即使在最艱苦的歲月里,習酒也沒有放棄對工藝的追求。
近十年來,習酒開展各類創(chuàng)新項目200余項,榮獲中國標準創(chuàng)新貢獻獎、行業(yè)協(xié)會科技進步一等獎、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0余項。近三年,習酒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超2億元,研發(fā)投入持續(xù)增長。
但習酒仍然保持著謙遜學習的姿態(tài)。2022年習酒集團科技創(chuàng)新大會上,張德芹誠懇地說,“希望各位科技工作者能把身邊優(yōu)秀的人才推薦到習酒公司。只要愿意來,習酒什么都可以給。”
這些話語,這些故事,就是對“醉心于酒,勇攀至臻”最好的詮釋。酒瓶不語,窖池無字,但品質,會深深地刻在消費者心中。
4
燭火雖微,卒能燎原
同心同德,不忘初心。醬魂常在,君品永存。——摘自《君品公約》
▲習酒集團《君品公約》正式發(fā)布
習酒人的心中常懷感恩。在習酒發(fā)展的過程中,得到了太多不求回報的幫助。從1952年建廠時附近百姓義務勞作,到90年代自費生產和推銷的員工,再到近20年來茅臺集團的無私幫助,習酒人從未忘記。
“弘揚君品文化,釀造生活之美”是習酒的使命,今天的習酒人也從不吝惜自己的善意。
2006年開始,習酒聯(lián)合共青團貴州省委、貴州省青少年發(fā)展基金會共同創(chuàng)辦了“習酒·我的大學”公益助學項目。項目足跡幾乎遍布全國,支出經費達1.2億元,資助近2萬名高中應屆畢業(yè)生圓夢大學。2022年,習酒集團又牽頭成立“習酒·吾老安康”慈善基金,目前已經募集超過2000萬元,投入扶老助老的慈善事業(yè)。
在當下的中國農村,仍有近5億人口。在生產資料高度集中于城市的背景下,農村的老齡化、空心化觸目驚心,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,長久以來被忽視,他們是“沉默的大多數”。
習酒牽頭所投入的這些公益項目,意義不僅僅在于幫助了多少人,更重要的是讓這些“沉默的大多數”被記起,被關注;感召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(yè),投入到慈善事業(yè)中。
無論是釀酒的匠心,還是慈善項目,最難能可貴的,是堅持。
“醬魂常在,君品永存”。
《君品公約》的這兩句,代表了習酒集團的決心——在今天和未來,無論醬酒是熱還是冷,是高端還是低價,習酒都會一如既往地保持對品質的追求。
而在產品之外,習酒人也將一如既往地保持君子的品格,并且感召經銷商,感召合作伙伴,感召消費者和同行,努力約束自己,不忘初心,持續(xù)向善。
這樣的精神力量,在我們的傳統(tǒng)文化中,有過太多太多。曾子的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諸葛亮的“靜以修身,儉以養(yǎng)德”,《后漢書》中的“涓流雖寡,浸成江河,燭火雖微,卒能燎原”。然而時至今日,我們雖稱頌這些名句,卻鮮有人在生活中真正踐行。
《君品公約》的社會價值,不僅限于習酒集團,它就像一盞燭火。燭火雖微,卒能燎原。希望《君品公約》的發(fā)布,能成為“君子商業(yè)”的開始,能成就一個人人向上的“君品社會”。